不論你是內容行銷人、SEO 工程師、還是剛起步的品牌經營者,「找對關鍵字」這件事早已不只是選詞的問題,而是能不能掌握人們在想什麼、找什麼的核心能力。
Google Trends 作為一項免費的趨勢觀察工具,不僅能協助行銷人了解熱門搜尋詞彙的變化,還能幫助我們從龐雜數據中提煉出真正有潛力的內容方向。
這篇文章,我會帶你一步步了解 Google Trends 怎麼用、有什麼實戰技巧,近期最值得關注的,是 Google Trends 預告將開放官方 API 串接,這項更新對於數據分析工作者、SEO 實務者與自動化應用開發者而言,都是一項重要突破。
作為長期觀察這工具的編輯,我也會分享一些使用心得與應用建議,幫你少走彎路、精準命中趨勢核心。
Google Trends 是什麼?快速認識這款搜尋趨勢工具

Google Trends 是由 Google 提供的免費資料視覺化平台,它的核心功能在於讓使用者追蹤「某個關鍵字」或主題在特定時間、地區內的相對搜尋熱度變化。
這與 Google Keyword Planner 類型的「搜尋量工具」不同,Trends 呈現的不是絕對搜尋數字,而是將搜尋量轉化為相對值(0-100 指數),用來比較不同詞彙在時間軸上的熱度變化。
除了單一關鍵字查詢,Google Trends 還提供以下幾個常被忽略但很好用的功能:
- 多組關鍵字比較:可同時輸入最多五組關鍵字,觀察趨勢走勢差異。
- 地區與語言交叉分析:可篩選特定國家、城市,進一步針對地區策略調整內容方向。
- 時間範圍選擇:可檢視過去 7 天、90 天,甚至 2004 年以來的長期趨勢資料。
這些功能不僅對 SEO 策略制定有幫助,更適合內容創作者拿來作靈感發想工具。
例如想經營母嬰電商的客戶,可以利用 Google Trends 發現「副食品食譜」在每年特定時間段熱度顯著上升。在搜尋熱度來臨之前,提前兩個月規劃專寫相關內容,在這段期間抓取有需求的消費者,藉此提升你的營業額。
猜你想看:搜索意圖是什麼 (Search Intent)?完整解析為什麼對 SEO 排名這麼重要!
從行銷企劃到產品選品,你可以這樣用 Google Trends
Google Trends 最好用的地方在於,它不僅僅是一個資料查詢工具,而是一個能幫助我們解讀消費者需求、優化決策流程的好工具。
它不像傳統報表那麼冰冷,而是可以幫我們從數據背後看出人們正在想什麼、關心什麼,甚至—下一步會往哪裡去。這些洞察,對內容行銷、電商策略,甚至品牌管理來說都非常有價值。
內容行銷:找準節奏,搶佔話題高峰
如果你有在經營部落格、YouTube 或品牌社群,應該知道「選對題目」比什麼都重要。
舉例像是當一位旅遊內容創作者想開始規畫選題時,可以透過 Google Trend 發現「賞楓」、「北海道自由行」這幾個詞在每年 9 月中旬就開始慢慢升溫。
也就是說,你不該等到 10 月才寫秋季旅遊,而是應該提前佈局,甚至預排貼文和影片。透過 Google Trend 你可以當在別人還在想的時候,就已經搶先準備好內容了。
電商選品:預測需求,選對商品
對於經營電商平台的業者,Trends 可以成為選品與廣告佈局的輔助工具。
有一季我們協助一間生活用品品牌做 SEO 頁面企劃時,發現「冷氣清洗」這個關鍵字在四月就會有第一次高峰(沒錯,不是夏天,而是春天大家開始準備換季)。
品牌提前針對清洗劑、濾網等商品做促銷,加上搭配搜尋熱度寫了幾篇教學文,搜尋自然流量成長了近數倍,轉換率也明顯提高。
你不一定要是資料分析師才能用好這個工具,重點是懂得「從趨勢找出時間差」,然後提早行動。
媒體企劃與公關:掌握社會脈動,提升回應速度
如果你是媒體、行銷、甚至是公關公司的一員,Google Trends 可以當作「議題雷達」。你可以透過每日熱門搜尋排行(Trending Now)快速掌握當下熱搜事件,看有哪些社會事件正在發酵。
像是選舉期間輸入候選人名稱,或災害發生時輸入地名與事件關鍵字,即可觀察網路民意與熱度走勢,協助媒體編輯擬定當日主打內容。
品牌經營者也可以利用 Google Trends 作為輿情初步觀測工具。例如你是某個知名食品品牌的行銷主管,輸入品牌名稱搭配「問題」、「評價」、等詞彙,就能快速掌握是否出現異常熱度波動,作為後續社群監測或危機應變的前哨站。
猜你想看:主題集群(Topic Cluster )是什麼? 海寫文章已沒用,SEO聚焦核心頁面才是關鍵!
Google Trends 使用技巧總整理,這幾個細節別忽略
很多人打開 Google Trends,只是輸入一個關鍵字看個熱度圖表,就草草結束。但如果你真的想靠這個工具提升內容品質、優化選題邏輯,其實還有不少進階技巧是值得熟悉的。以下是我常用、也最推薦的新手入門與進階用法:
技巧 1:關鍵字比較功能別只用一次,建議做主題對比
Google Trends 允許你同時比較最多五組關鍵字。這在做內容策略時非常實用。
舉例:你在經營室內設計部落格,可以試著比較「無印風」、「北歐風」、「極簡風」、「侘寂風」等不同風格的熱度走勢。
你可能會發現,「侘寂風」近年搜尋量不高,但成長速度快,代表它是個潛力題材,這種趨勢新星,往往是內容搶先卡位的好機會。
技巧 2:時間範圍往回拉,長期觀察比短期數字更重要
Trends 預設查詢是「過去 12 個月」,但很多主題其實有「季節性循環」。
建議查詢時多選用「過去 5 年」或「2004年至今」的時間範圍,才能看出關鍵字的週期性與變化趨勢。
技巧 3:記得使用區域和平台篩選,找對人比找對詞更重要
Trends 可細分到「台灣」、「台北市」、「台中市」等地理位置,也能選擇搜尋平台(例如 YouTube、Google 圖片、新聞搜尋)。這在做在地行銷或影音內容選題時特別有用。
比如:「打掃技巧」這個關鍵字在 Google 搜尋中沒什麼起色,但在 YouTube Trends 裡卻是長期熱詞,這代表你可能該考慮做影片內容,而不是文字文章。
編輯小提醒
當你看到 Google Trends 上的「100 熱度指數」不代表這個詞就是超級熱門的詞,其實 Trends 展示的是「相對熱度」,並不等於實際搜尋量。
熱度高的詞雖然有話題,但也代表競爭激烈;反而是一些穩定成長、低競爭的長尾關鍵字,才是更值得經營的內容核心。
Google Trends API 即將開放,資料應用再升級
過去,Google Trends 雖然強大,但沒有官方 API 可以串接。這意味著如果你想把 Trends 數據自動化拉進報表,或者每天定時監控特定關鍵字變化,幾乎只能靠手動查詢或第三方工具「繞路」取資料。
這樣的方式不僅效率低,也不夠穩定,特別是對需要追蹤大量詞彙、進行即時反應的團隊來說,限制相當明顯。
而就在 2025 年 7 月,Google 官方終於預告推出 Trends API Alpha 測試版,正式邁出資料開放的第一步。這在媒體、電商、甚至政府單位的輿情監測上,都將是一個新的技術突破點。
- 如果你是內容行銷人,API 開放代表你能把關鍵字熱度變化整合進自家內容系統,像是自動提示近期熱搜主題、或是根據趨勢變化自動調整首頁焦點內容。
- 如果你是資料分析師或 SEO 工程師,API 開放代表你可以將 Trends 數據與 GA、Search Console、CRM 等資料結合,打造更完整的跨資料觀察系統。當某個關鍵字熱度異常上升時,自動發送提醒或進行排名變動分析。
目前 Google 仍在測試產品階段,可以提前申請搶先體驗 Google Trends API Alpha 版。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步擴大開放存取權,有興趣的人快點搶先申請體驗!👉申請成為 Alpha 版測試人員
結論:掌握趨勢不是終點,把握時機才是關鍵
Google Trends 是一個看似簡單,卻能賦予內容極大價值的工具。從內容選題、搜尋行為分析,到電商行銷佈局與品牌輿情監控,它所能帶來的洞察遠遠超過一張折線圖。
如今官方 API 即將開放,更為數據導向的內容策略提供了全新的想像空間。關鍵在於,如何解讀數據,並轉化為實際可執行的內容或行銷策略。
如果你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 Google Trends、GA、Search Console 等資料整合應用,又或者,你正苦惱該如何將內容與趨勢結合,歡迎聯繫我們,一起讓數據為你的品牌發聲、為你的業績加溫。
參考資料來源